
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,按时交付学习任务,通常由于日常运营和生产力的影响而变得复杂。虽然可以通过讲师指导,或在线学习来完成培训,但当培训活动与新知识,在工作的应用上出现延迟时,参与者的记忆点可能会减少,并且可能无法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。
为满足当今企业的需求,必须偏离传统课堂或虚拟教学。间隔学习,是一种可以满足企业需求的选项,同时还可以提供额外好处,即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一次性学习带来的知识损失。
间隔学习可以在几天,甚至几周内分小部分提供内容。然后按指定间隔重新引入内容,以防止学习衰退。可以结合阅读、视频和基于场景的交互形式练习活动,让学习者可以立即应用内容。可在预定的学习检查点期间,通过游戏、角色扮演和练习活动来加强学习内容。
什么是间隔学习?
间隔学习是一种在标准化测试,信息技术和教育研究中得到有效使用的概念。间隔学习涉及呈现新信息,然后在几天或几周后重新引入信息。重新引入学习,可以在大脑忘记之前,回想起这些信息。在每个连续的时间间隔内,可以引入新信息,同时巩固先前的学习。
间隔学习的最大优势在于,使遗忘曲线的影响最小化。遗忘曲线于1880年由Herman Ebbinghaus首次提出,说明了如果学习后未立即频繁使用知识,记忆会随着时间自然下降。
根据Kohn的说法,在培训活动结束后的一小时内,多达一半的学习信息就会丢失,而在24小时之内就会忘记70%的学习信息。一周内最多会忘记90%的信息。Kohn解释说,忘记是适应性的。这是大脑过滤不相关信息的方式,以便为以后可学习的基本信息腾出空间。
间隔学习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定期复习,来巩固先前学习的内容,从而克服遗忘曲线的影响。根据信息的复杂程度,第一个强化期可在初学者学习的24小时内进行,也可以在以后进行。
间隔学习如何实施?
当希望培训活动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力影响及克服遗忘曲线时,间隔学习法可能是很好的选择。但实施间隔学习时,有一些注意事项:
1.与相关参与者进行沟通。在开始设计工作前,首先要确定这种方法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。培训活动的成功,需要利益相关者的支持。当把工作者从工作中抽离,会对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,或在培训之间有一段间隔时,采用间隔学习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2.确定学习时间表。确定每个学习者,将被分配参加培训的最大时数,最大程度地减少业务影响,安排学习时间。学习时间每天可长达30分钟,或每周几小时,这取决于所覆盖的内容量,及培训和实施学习之间的时间。
3.设计培训时要考虑学习者。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所需的相关信息,然后开始设计工作。若设计的时间相对较短,则要尽可能利用现有学习资料;若设计时间较长,则建立新的课程表。保持学习间隔短,涵盖不超过两个或三个目标。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,为每个目标提供内容。
4.开展互动活动。考虑使用新颖的游戏活动,以不同的方式吸引学习者。可创建交互式的,基于竞赛的测验,学习者可在任务完成期间互相指导;完成后则可以展示所学到的知识,查找和纠正。以趣味方式鼓励学习者回忆信息。
5.进行成果汇报。最后,可以让学习者分享间隔学习期间的成果。汇报可以使参与者回顾事件、自我纠正并改善未来的表现。可以反思并讨论所经历的陷阱和成功,同时将重点放在持续改进上。可以讨论、交流想法和感受,解决问题并分享学习间隔中的积极收获。
创造持续学习的文化
在当今工作环境中,培训通常要满足企业对生产力的需求。不花时间来不断学习,发展其员工队伍的企业,就有失去宝贵竞争优势的风险。几周或几月一次的培训,参与者很可能会忘记其中的关键信息,这是无效的。
而使用间隔学习法,随着时间的推移提供培训,可以提供两全其美的方法,即可以持续强化,也能在工作上花费最少的时间。跨多种方式传递的简短信息,可以提供持续性交互,以克服遗忘曲线,并提供及时培训以提高工作绩效。
EASYWITS 2011-2020 易企慧®️ 版权所有 | 闽ICP备12013023号